
本期嘉宾:她是AMT在信息化服务范畴敞开的一朵“铿锵玫瑰”,从实习生一路晋级到合伙人。她用详尽的洞察不断跟进客户的需求改变,并用锐意进取的技能晋级服务,带领团队做客户的IT好管家。她说,不是自己有多大的野心,而是AMT渠道敞开同享又扎扎实实为客户做好服务的这种环境,不知不觉便塑造了她。她便是本期专访嘉宾—— AMT合伙人:符甘。
精彩观点:
**9758;对客户来说不只是需求一套好的产品、好的技能,更需求一个好的IT服务团队。
**9758;现阶段企业更重视信息化的作用,重视一切体系怎样整合的问题。所以咱们在为企业服务的时分,也更多从客户视点剖析,要更多的考虑信息化建造的投入和价值;客户最喜欢的是可以在供给先进的标准的办理方法最佳实践的一起也可以供给客制化的服务
**9758;基金/出资类客户的信息化需求要点重视,1)怎样确保安全性保密性;2)从公司治理视点来说,怎样把出资经理个人的常识转化为安排的常识;3)投后的办理也是这类公司十分关怀的。
**9758;企业信息体系怎样为企业的渠道化运作夯实根底:第一个要求,信息渠道在技能层面是不是可以支撑企业的各类要素从1扩展到100、1000、10000;第二个要求,咱们的团队和产品是否具有体系集成的才能。
**9758;AMT整个渠道在度的方面把握的特别好:既能把对专业团队的监管事情做到位,又能最大程度给予专业团队自主发挥空间。这是渠道型企业需求十分注意的地方。
专访全文:
从实习生到合伙人的生长之路
玉荣:在AMT的7年时刻,你从一名实习生一路晋级到合伙人,先讲一下你的生长经历吧?
符甘:我学的专业是办理科学与工程,其时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硕士时就经常看畅享网,了解到AMT,后来09年结业就加入了AMT,从实习生、助理、咨询顾问、项目经理,一向到现在的团队负责人、合伙人,一路走来都是伴随着AMT的开展而生长的,自己研究生的办理专业和本科的计算机专业正好符合了AMT的“办理+IT”,所以和AMT有不解之缘。
在AMT“办理+IT”的归纳咨询服务布景下,咱们团队一向聚焦于信息化建造之中的技能完成这一范畴,由于信息化建造最终都要落实到技能层面,包含代码开发、调试、测试等工作,咱们有这样一支具有丰厚经验且分工明晰的团队。
做团队负责人的这几年,我感触比较深的一方面是专业方面的堆集;另一方面也很重要便是内部的团队办理,由于对客户来说不只是需求一套好的产品、好的技能,更需求一个好的服务团队。或许说一个团队里边有许多的技能牛人,可是不见得整个团队就可以发挥出最大能量。所以团队成员之间大家怎样来组合、怎样办理与鼓励、怎样样树立交流机制,然后可以以一个优异的团队来面临客户,这是我近几年感触颇深的一个方面。
信息化常伴服务——做企业的IT管家
玉荣:这些年你持续服务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建造,有哪些总结和感触?
符甘:从信息化建造的开展进程来看,许多企业一般经历以下三个开展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化需求爆发。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对信息化建造的规律知道不深,不能真实了解信息化建造的意图,更多重视我要上哪些体系,或许把信息化当成是形象工程看待,目前大多数企业现已跨越了这个阶段。
第二阶段,信息化成为方针。这一阶段的信息化建造重视信息体系对事务的支撑,陆续上线各类办理信息体系,可是缺乏体系的规划,为了建造信息化而进行信息化建造,把信息化建造捧上云端。一起由于建造规模和规模的扩展,办理层面的要素成为限制信息化建造的首要阻力。
第三阶段,重视信息化的作用:信息化对企业究竟有没有作用,重视体系整合和面向用户的渠道建造。更多考虑投入产出比,我做这项工程究竟有没有价值。所以咱们在为企业服务的时分,也更多从客户视点剖析,结合客户成本投入的必要性等要素。
从咱们服务客户的老练度和服务形式来看,首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客户是具有专业的IT部分,企业方信息化经验丰厚,已构成自己标准的信息化办理制度,比方对供应商的查核办理、项目文档标准制度等。这一类企业对供应商的专业化要求很高,会从项目文件的维度去查核体系建造是否合格,比方测试报告的标准性代表体系是符合质量要求的等等,当然反过来也催促咱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度和才能。这一类客户的典型代表如微创医疗、光大证券等。
第二类是企业没有专业的信息化部分,对IT都选用外包的策略,那咱们的人物对他们来说其实便是他们的IT管家,咱们便是他们的信息化人员,一切硬件、软件、网站等都由咱们来供给服务外包,这种状况下彼此间的信任关系很重要。
关于第二类客户我讲一下上海地铁盾构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这个事例,上海地铁盾构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是从2006年开端跟AMT合作的,已树立信任及合作关系10年之久。最开端是为他们做内部办理、项目办理的体系,后期是为他们供给全方位的IT运维服务。本年又帮客户做整个信息化的晋级更新,首要包含三个内容:第一,为其建造企业内部的门户渠道,一起集成他们的网站、OA、邮件体系等其内部的一切体系,建造了面向企业用户的信息渠道,选用了先进的门户结构及体系集成技能;第二,把他们的备件库存办理模块也便是备件进销存办理做了晋级;第三,是为其做移动端的拓宽,根据微信企业号给他们做了移动使用,充沛集成了微信的消息机制和各类使用接口,将整个公司不管是现场人员、办理人员仍是库房人员的流程悉数都搬上了手机微信,一切的内容悉数都可以在手机进步行告知、提醒、批阅。一起咱们还给地铁盾构供给常伴服务,终年给他们做的还有服务器的运维、保管、备份、数据维护、网站维护及存案等,相当于他们的IT全包给咱们。
常识密集型企业的归纳办理提高
玉荣:你现在服务的首要是哪些类型的客户,他们的首要特征和你们服务的优势有哪些?
符甘:现在咱们服务比较多的一类客户,咱们称之为是常识密集型的企业,或专业服务类企业,包含研究院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服务类公司、规划公司、咨询公司,以及企业的研发部分等,这类安排首要特点是以项目方法运作,重视项目办理和常识办理、流程办理的集成。
常识密集型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整个公司一般除了财务体系,其它一切的事情或许一套归纳事务体系就够了,项目、客户、常识、人员、合同、流程等都可以在渠道中办理。从项目办理视点上,项意图一些根本的状况,合同、收付款、预算、计划、项目周期、里程碑、项目常识地图等整个都在一个界面上,一个项目经理就看这一个界面就可以了,其它都是后台去支撑它的各个模块。
常识密集型企业里又可以做详细行业的细分,比方基金/出资类,这类企业咱们AMT现已做了大概有几十家事例了,比方杭州城投、文盛资产、达晨创投、东方富海、浙商创投等,还包含一些其他金融服务类公司。
讲一下前段时刻咱们刚刚服务的杭州城投事例。咱们从项目组出场到渠道上线共计两个月时刻,这是十分快的,正是取决于前期咱们这种类型项意图堆集。出场时咱们首先要差异他们项目有哪些分类,虽然都是出资类项目,可是事务有细分,包含股权出资类(包含VC/PE类、新三板)、ppp事务类、定增类、固收理财类、股票类等,每一种事务员类型在各阶段的重视点、办理重心、需求都有差异,事务差异了今后,就围绕着他们整个事务链早年到后的一个整合的进程,这个进程详细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出资人关系办理。这不是简略的**的办理,而是以出资人和基金和项意图关联度的表现为导向的规划,通过出资人关系办理可以反映出资人和基金与所投项目是什么时分发生联络的,发生多大程度的联络,而这些是通过信息体系中的数据反映的,是不是后续其它项意图潜在出资人;
第二部分,融资办理。这块内容针对不同的客户重视点并不相同,有的客户对基金的成立进程的信息化程度要求不高,只要体系上有基金的根本信息就可以;而有些客户会重视整个基金从建立到批阅到存案到外部参与的整个进程。杭州城投公司便是重视基金比较完好的,所以说基金从建立到中心的审阅、批阅、存案、到基金退出,整个全方位的流程都要放在线上走。
第三部分,出资项目办理。简略来说分为投前和投后,投前重视尽调进程以及投委会决策进程,投后重视项意图季报半年报年报以及严重事项盯梢等表现。
总之,基金/出资类公司我总结的信息化需求共性有以下几点:
1、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怎样确保安全性保密性。这方面咱们从渠道的视点上,一方面是从技能方面加强安全性,除了外围的一些硬件及网络方面的考虑,这些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技能手段处理,更重要的是渠道上权限体系的规划以及权限改变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是从项目办理方面加强安全性、合规性。
2、从公司治理视点来说,怎样把出资经理个人的常识转化为安排的常识。通常第一阶段在流程上和制度上与常识办理相结合,构成有堆集的常识渠道,并加上内部的一些查核鼓励制度来落实,第二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堆集,构成企业常识概念和实践的气氛及文化,然后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安排常识办理的生态圈。
3、投后办理也是这类公司十分关怀的。项目投完了今后究竟有没有收益,出资人有没有收益,有多少收益,公司整体上的出资回报状况怎样,某个基金下的出资项目状况怎样,这是很重要的事务定论。所以说一定要有标准的形式去把投后的跟进办理起来,除了一些季报年报等信息,还要有严重事项上报等盯梢状况表现。
出资类公司咱们服务的另一个典型事例是光大证券。从2009年咱们便为其做投行信息体系的建造。由于他们的事务也不断在整改、优化,所以这些年这个体系咱们也一向在给他们做持续的优化服务。
本年给他们做了手机上的使用延伸。咱们在做APP的进程中,其实相当于把光大证劵的投行事务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原来一切的操作都在PC端,后台现已十分老练,在后台使用现已很安稳的状况下,客户关于移动APP使用的建造需求就很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咱们相当于把光大的投行信息体系的中的重要批阅、关键环节、中心文档悉数推送到了手机端,光大这个项目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根据后台使用的根底上规划的APP使用,跟许多标准的APP的发生方法是有差异的。
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化建造要点
玉荣:最近几年在企业信息化建造方面,企业有哪些共性的需求和重视点?
符甘:最近几年在为企业实施信息体系的进程中,首要重视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点:根据信息体系对事务流进行优化。
咱们在为企业服务进程中,感触到企业对事务流程和信息体系中的工作流的概念差异普遍不是很明晰,以为信息体系中批阅的就叫流程,不在信息体系的就不叫流程。这是不对的。所以咱们为企业实施信息体系前,要先把客户的事务流完好地描绘出来;然后再结合信息体系,考虑哪些事务流需求整合到信息体系中,哪些不需求。由于信息体系毕竟是计算机,不或许把一切事务流程步骤都搬进来,这中心要考量一个度,这个度要恰到好处的既能表现事务流程也不会下降功率。举个比方,前段时刻咱们服务杭州城投这家客户,他们基金建立的整个流程的进程是十分细的。咱们在剖析进程中,发现如果把事务流程一切的操作悉数放在体系中,反而会使得功率下降,所以咱们在做的进程中会为客户先做规划,考量的要素比方这个流程是不是同一个部分、同一些人在做,如果是,就可以在信息体系中合并这几个步骤,可是信息仍是齐备的,所以信息体系建造,很重要的一点是真实开展技能代码工作之前的剖析和梳理。
总结来说便是:第一,辨认通过信息体系可以整合的点;第二,进一步辨认信息体系中需求去E化的点。最终构成的流程仍是一个完好的事务流,只是说这个流程是根据信息化重新改造的流程,其间一些点是和信息体系去交互的,而不是将来给用户一个事务流一个信息流。归根结底,做信息化建造实质便是做“办理+IT”的一件事。
第二点:根据PC端后台,做手机移动使用的延伸。
本年咱们也做了许多手机上的事务,包含根据微信企业号的、APP的等移动使用端的开发,首要是根据客户使用的比较老练的PC端后台去做手机端的延伸。如果客户在PC端后台使用的比较好,那么关于手机上的使用,客户提出的需求也是十分有可行性的,在这个后台根底之上,哪些功能可以推送到手机上去使用然后更便捷,更利于他们的事务办理——都是十分真实和迫切的需求。
由于每个客户的事务办理都是十分复杂的,移动使用所依托的每个后台都是十分不同的,所以咱们做的是客制化的移动使用,这与标准化产品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举个比方:
比方都做项目办理。通用的项目办理无非几大常识范畴,重视要点的三个方面:时刻(周期、计划)、成本(预算、费用)、质量(交付)。或许通用的项目办理软件都能处理这三点问题,可是如果项目类型不相同,这三个范畴的详细细节是差别很大的,比方说工程类项目和出资类项目,项目预算的模版差别很大,项意图WBS更不是同一回事,项意图质量指标也不相同,所以这就考量渠道是否可以支撑这样的差别,由于可以给客户供给通用的先进的办理方法根底上的定制,是大多数客户最喜欢的方法。所以轻量的标准化产品是很难处理这个问题的。咱们在做的进程中,也在不断的探究,怎样可以使得客户尽或许少的投入就可以完成事务办理在移动端的客制化使用。
第三点,企业的信息化怎样给渠道化转型奠定根底。
现在许多专业服务类的客户都在思考渠道化转型,如最近触摸的几家公司也想学习AMT的渠道化运作形式。AMT做渠道化转型我了解很大的一个支撑点是由于咱们有一套internal的归纳事务办理体系,一切的事务都在这个体系进步行标准办理和常识沉淀。在咱们渠道化转型之前,这方面的内部办理在制度上及信息化上现已十分老练了,这样为咱们渠道化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根底,搭建了持续的结构。那么,咱们现在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信息化建造怎样给渠道化运作打一个根底,使得可以满意这样几个要求:第一个要求,信息渠道在技能层面是不是可以支撑企业的各类要素从1扩展到100、1000、10000;第二个要求,咱们的团队和产品是否具有体系集成的才能,这是十分重要的。
我与AMT的故事
玉荣:最后,谈一下这两年对公司渠道化运作感触?
符甘:这个我是很有感触的,2014年AMT进行渠道化转型时,我是第一批转为工作合伙人机制的专业团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其时转制前还十分的忧虑,忧虑公司的支撑服务会有改变。经过了三年的领会感觉到,公司关于专业团队的支撑力度是特别大的,一起团队也是十分有自主性的,在渠道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尽或许地发挥自己擅长的范畴。
可以说AMT整个渠道在度的方面把握的特别好,既能把对专业团队的监管事情做到位,比方各团队必须在渠道体系中提流程、立项、审阅等,再加上渠道有PMO、有客户回访机制,然后确保了整个渠道的交付质量;另一方面临于专业团队自主性的发挥上也是给予很大的空间的。到现在一向特别感谢公司,感谢孔总其时可以给予这样的机会,所以说也是带着这份感谢,咱们把一切老客户都悉数不遗余力地去维护好。
另外,咱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堆集,未来几年咱们新的开展想法首要是:一,在产品上面把移动使用进行深入研究;二,在体系集成、企业门户建造方面,会持续提高技能服务才能,这要求整个团队的归纳才能要不断提高;三、在后台流程引擎产品方面进一步探究和堆集。总之,紧紧围绕着客户的需求改变,供给最适用的IT落地处理方案。